我在回倫敦的Eurostar上打著這篇文章,飛馳而過的是法國鄉間的田野風景,綠草如毯,貼著地緩緩起伏,穿透雲層的陽光將幾畝見方的草地照耀成一片翠綠,其他未被照耀的部份仍是深深淺淺,屬於植物的綠。那種耀目的綠難以形容,是只有陽光能創造的,就權稱為「晴綠」吧。

強風、陣雨似乎是西歐冬天常見的天氣型態,車行在高速公路上,同時可見厚重的烏雲、軟綿的白雲、雨後新晴的藍天出現在同一片天空中;東邊日出西邊雨,因此也常有彩虹帶來的驚喜時刻。就像這次原本只是去拜訪朋友,卻留下深刻印象的魯汶(Leuven)之旅。

從布魯塞爾南站(midi)搭乘火車往北約半個小時,就可以抵達魯汶。我在晚間八點多抵達魯汶車站的月台,遠遠就望見嬌小的Sophie朝我走來,「好久不見」伴隨大大的擁抱相迎。同為異鄉遊子,儘管多年未見、儘管在台灣時不是會住對方家的特別交情、儘管學業壓力如影隨形,在歐洲寒冷的冬夜相見,心中仍是激動澎湃,這幾年的時空距離彷彿瞬間化整為零。

Sophie帶我從火車站走主路回她家,沿途介紹這座城市:

魯汶位在比利時北方的荷語區。這城市的居民以「荷語天主教魯汶大學」(KU Leuven)的學生為主,KU Leuven成立於1425年,是比利時最古老、規模最大、學術聲望也最高的大學。目前有學生四萬多人,博士生約四千五百人,因此在魯汶城區看到的多是年輕人,人口組成相對於其他歐洲大城市單純,不用神經緊繃的擔心小偷搶匪,只要稍微注意一下半夜喝到茫的學生和不具什麼攻擊性的醉漢游民就好。學生的單純讓這座小城安全且平價,學生活力十足與不甘寂寞的天性,為這座小城帶來了酒精、運動、藝文、音樂饗宴......等等的活動

這裡有號稱歐洲最長的酒吧街,有開到半夜的薯條店,有學生喜歡的平價餐館和氣氛很好的咖啡店。由於國際學生眾多,英語溝通基本上不成問題。

三天的行程,以吃吃喝喝為主軸,當然少不了市區和校園觀光,食記可參考我獨立出來的一篇: 

【比利時】充滿平價美食的活力大學城:魯汶(Leuven) http://b97101055.pixnet.net/blog/post/352054496

第一天到魯汶時已是晚上,在往酒吧的路上,經過了在夜色中不減宏偉的市政廳

IMG_7715.JPG  

一看到這建築,我驚呼:「上面怎麼這麼多人! 」旅遊書上寫到,市政廳共有236座雕像,第一層是藝術家和學者;第二層是同業工會和政治家;第三層是歷代君王;塔樓上是聖經人物。雕像人物都穿著那時代的衣著。在白天的時候可以更仔細的觀察。但這天白天的天氣太好,我在廣場上太開心的沐浴在難得的陽光之中,就沒有再仔細觀察雕像了。

DSCN5620  

 

Sophie帶我去火車站附近,參觀魯汶的地標之一: 知識之泉 (fountain of wisdom/ Fons Sapientiae)

一到現場時,她比我還激動:「知識之泉的雕像不見了! 」

原本應該有個雕像的噴泉,現在只剩一根像是出水口的管子

DSCN5614.JPG  

Sophie一邊描述知識之泉長什麼樣子,一邊拿出她之前用手機照的照片給我看,我猛然一看,覺得好像一隻猴子

4.leuven-fountain.jpg  (圖片來源: 網路圖片)

雕像一手捧書,一手拿著瓶子,向開放的腦袋裡注入活水,非常具體到簡直太直白的呈現出 「知識之泉」的意涵。我默默的想到小學時背的朱熹詩作「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英文也有相應的句子,像是A rolling stone gathers no moss。

來到這裡,沒看到雕像太可惜了,但舞台還在,我就來原地重現這隻猴子.....不對,是這尊「知識之泉」吧!

DSCN5619.JPG  

背景右邊是聖彼得教堂(Sint-Pieters kerk),左邊是「人很多」的市政廳。天氣好到怎麼拍都很好看,但這行為蠢到不管拍得再怎麼好看都無法掩飾的好笑。好幾次我一站到「舞台」上,就吹起「首如飛蓬」的強風,試了好多次,得到無數的路人注目禮之後才成功。

往市政廳的方向走去,廣場上有個看起來像鑽石的裝置藝術,晚上打燈更顯瑰麗。

DSCN5621.JPG  

市政廳旁邊的廣場上,學生看起來比遊客還多。許多西方面孔的高挑帥哥正妹騎著腳踏車,或成群悠閒聊天,或風馳電測的應該是趕著上課。

看著他們騎腳踏車穿梭校園,也令我懷念起大學時光。不同的是這裡的腳踏車多半沒有變速也沒有加裝菜籃、火箭筒、把妹坐墊,雙載這種浪漫又危險的行為,在歐洲應該都不會看見。和台大一樣,學生的區域也是腳踏車聚集停放的區域,我問Sophie這裡會不會拖吊違停腳踏車? 她說應該不會,因為在這裡,學生就是城市的主人阿! 當然還是一定要各種防盜: 鎖柱子鎖欄杆或噴漆得亂七八糟。

DSCN5623.JPG

 

圍繞著廣場的是許多平價酒吧,雖然二月中,風還是很寒冷,但已經有學生抵擋不住燦爛陽光的召喚,在戶外喝起冰啤酒了!Sophie說一到夏天,這裡的路幾乎會被酒吧的桌椅佔滿,約會喝啤酒、失戀喝啤酒、課業壓力大喝啤酒、慶祝考試嗨趴也要喝啤酒,總之就是要喝啤酒! 想不開心也難!

DSCN5630.JPG   

走過廣場,在為數不多的紀念品店買了魯汶明信片和磁鐵 (貧窮學生旅客少數買得起的紀念品),看到這一款啤酒拼圖,我在布魯日看到有店家賣海報,我就斷定一定有出拼圖!

IMG_7761.JPG  

在市政廳附近的遊客中心買了KU Leuven 圖書館塔樓參觀的門票,成人7歐元,學生價 5歐元,本校學生一樣要買票XD

走到圖書館前的廣場,在陽光下綠得發亮的大蒼蠅比壯麗的圖書館更吸引我

DSCN5601.JPG  
  

這件蒼蠅裝置藝術是誕生於安特衛普的藝術家Jan Fabre的作品,高23公尺,是魯汶大學575年校慶的紀念品。

仔細觀察蒼蠅的每個角度,真的有六隻腳耶! 做得好逼真! (廢話=  =")

 DSCN5606.JPG  

這個蒼蠅矗立的廣場,在夏天時會變成小朋友的遊樂園,有許多像園遊會一樣的攤子,和旋轉木馬、碰碰車,夏天的晚上,瀰漫著比青春更加青春的氣氛。聖誕節時,這裡則理所當然地變成亮晶晶的聖誕市集。

蒼蠅的背後就是KU Leuven的中央圖書館,就是魯汶大學總圖的意思。看起來古色古香的建築,其實是兩次戰爭之後重建的。身為比利時以及低地國(Low Countries),甚至是歐陸的學術重鎮,魯汶大學中央圖書館不僅是學生們的知識殿堂,也提供觀光客認識這座古老的大學,在歷史洪流中如何被沖刷而仍屹立至今。圖書館內部可申請團體導覽,但我有最棒的導遊Sophie,所以就讓她帶著我前進圖書館內部囉!

DSCN5602.JPG  

龐大的圖書館,總會有陰暗角落,但這片彩色玻璃的設計,像是為沉悶的苦讀時光增添色彩。

DSCN5642.JPG  

主要自習室是木造建築,入口是聖母瑪利亞和耶穌的雕刻,「天主教魯汶大學」的宗教元素處處可見。

IMG_7775.JPG

內部空間寬敞、採光充足,兩旁的書架放置有大部頭的學術參考書。自習室內的牆上和扶梯上則有粗獷風格的木雕。我問Sophie為什麼很多人桌上都放著紅色的菜籃? 她說因為總圖自修室不能帶個人包包,寄物之後可以拿菜籃裝需要的文具和書本。在附有古典學術氣息的自習室看到一個個菜籃,很有趣! 導遊說在考試期間,這間自習室會完 全 爆 滿,早上八點開放,七點半前沒去排隊一定沒有位置。

IMG_7767.JPG   IMG_7768.JPG  

來一張懷念的舊照,台大總圖期末考前最後一個周末的清晨排隊盛況。那是我最後一次期末考,也是第一次等總圖開門、第一次在24小時自修室讀到日出直接去考試。

IMG_2813  IMG_3026  

現在回想起那段因為太投入社團而課業火燒眉毛的時光,或更之前因為失敗的戀愛而身心俱疲的時光,都是懷舊濾鏡下的難忘回憶了。在徹夜抱佛也沒唸完社會學理論,懷著沉重心情走往社會系館考試的路上,我拍下了這張照片,快離開學校了,想要時間走慢一點。但現在,我更在千里之外了。

IMG_3037  

回到魯汶總圖,總圖內部的藏書量之驚人、珍品之豐富,當然不是幾個小時逛得完的。因此我們就往塔樓方向前進,隨處逛逛。這尊佛像位於通往東亞圖書館(Eastern-Asian Library )的路徑上。

KU Leuven 是所綜合型大學,因為漢學系、日文學系等東亞研究科系需要,而有這座藏書豐富,而且對我來說,更可以說是有趣的圖書館中館。

 IMG_7776.JPG  IMG_7787

圖書館裡有大江健三郎寫給KU Leuven的親筆信,還有許多有趣的書:

IMG_7865.JPG  IMG_7866.JPG  

《激震的昭和》用影像記錄了昭和年間重要的事件,看到穿著網球裝,當時還是太子的天皇和當時還是太子女友的皇后的合照。

《中國自助遊》夾在很正經的地圖研究之中

看到好多只有以前中文系大一必修要做書影作業時才會去總圖密集書庫翻閱的書,好想看懂用荷蘭文寫的中國文學史,想知道他們怎麼教劉禹錫(圖左下),怎麼教西廂記(圖右下)

通往二樓的樓梯間有清代傳教士南懷仁畫的《坤輿全圖》,至此我才知道南懷仁是比利時人,但此圖的真跡現在藏於河北大學,不在這裡。

隨著時間順序,二樓是近現代的書籍與報紙。竟然有收藏我曾經實習過的人民日報海外版!! 如果可以在這裡看到我寫的報導,那我可能會激動到暈倒,但可惜只收錄到2011年初,那就不用暈倒了XD

這裡有我曾經很喜歡的中國作家虹影、張抗抗的作品,好久沒看中文書,特別是中國作家的書,高中末尾、大學初年那時喜歡故事性強烈的作品的回憶又被喚起,或更早之前,國中準備基測那時,以看金庸或看瓊瑤當作對自己的獎勵的時光。煙雨濛濛原版比較好看啦。

然後是民國83年出版的《馬英九前傳》......

 

在圖書館待了許久,得加緊腳步在天黑之前登上塔樓。

塔樓的樓梯和歐洲其他古老的高塔一樣,是螺旋上升的窄小階梯。共有六段,每一段中間會有一個平台,比巴黎聖母院無盡的上升上升貼心許多。圖書館管理單位在每個平台都設置有圖書館的介紹。從沉重的戰事開始講起: 一戰期間,身為學術重鎮的魯汶幾乎被德軍摧毀,城區被破壞,圖書館更是付之一炬,燒毀藏書多達30萬本,在當時是震驚國際的事件。

IMG_7777.JPG

IMG_7778.JPG

 

 

  一戰結束後,美國積極協助KU Leuven復原,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的建築師操刀設計新的魯汶大學總圖,因此在塔樓上的磚上還可以看到感謝美國某某某的字樣。Sophie說比利時荷語區的人受美國影響頗深,使用美式英語,年輕人也多看美劇、聽美國流行歌,離比利時最近的英國,我們推測因為一戰時自顧不暇,反而讓美國在比利時擁有更大影響力。

夾在荷蘭、法國、德國中間的比利時,沒有自己的比利時語,北方是荷語區,南方是法語區,德文、英文也很普及。圖書館的介紹就以荷法德英四種語言標示,提款機上也有四種語言的操作介面選項。我們仔細研究過這張介紹的標題,它是在講美國協助魯汶圖書館重建的事,英文標題是The American Connection: 和美國的連結。Sophie說法文是「美國的禮物」之類的意思。我殘存的德文記憶還夠我看懂標題,大概是「美國友誼」,而和德文很相似的荷蘭文,我推測也是禮物(Geschenk)之意。為什麼英文翻譯這麼含蓄呢? 真是有趣。

IMG_7782.JPG  

好景不常,在魯汶新總圖落成後不久,二次世界大戰就爆發了。某位德軍將領在1940年五月的某一天,偶然問到一個魯汶人,得知這座由美國協助重建的圖書館,有反對德國的建築元素,在五月中,這座圖書館就 又 被 燒 了 .......... 館藏損失這次更高達90萬冊。

IMG_7779.JPG   IMG_7810.JPG  

燒得焦黑的書的殘骸,如今被好好的陳列在圖書館自習室外。正如介紹所說,魯汶大學圖書館是「浴火重生的鳳凰」,雖然在兩次戰火中都遭到嚴重毀壞,但並沒有因此被摧毀。知識的重量足以抵擋兵燹,也正因為知識如此重要,才會讓圖書館成為戰爭時摧毀民族信心的標的物(把這個當作手段的德軍好知道、又好殘忍啊),如果把魯汶圖書館擬人化,大概也可以像《論語》說的,「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隨著塔樓越爬越高,我們也從沉重的歷史走出,邁向現代化的魯汶大學建設。最頂層是塔頂鐘樓如何運作的介紹。我們抵達時,剛好是四點整,齒輪運轉、敲鐘的龐大聲響,把我們嚇得逃往下層。

最後登上塔頂俯瞰魯汶,但景致很普通,因為戰爭毀壞了一大部分的魯汶城區,因此許多都是戰後新建或整修的。四周也還有許多工地建設。對我來說,登頂的亮點只有俯瞰那隻蒼蠅(真的很喜歡這隻蒼蠅! ),雲變厚了,風吹得凍人,環繞塔頂一周,各個角度拍了幾張看起來其實都差不多的照片,我們就下樓了。

DSCN5643.JPG   DSCN5644.JPG  

魯汶圖書館是我繼參觀完Manchester大學的The John Rylands Library之後,會強烈推薦參觀的圖書館。我真的好喜歡參觀朋友們的校園和圖書館喔~~

走出圖書館回望,正中央的聖母,一手抱著聖子,一手持著黃金寶劍,這樣慈愛與戰鬥的形象並存是不常見的,在知道了圖書館的歷史之後,就可以理解了。這不只是一棟華麗的圖書館,更是象徵知識的堅毅與永恆。

DSCN5604.JPG  

 

在離開圖書館時有一個小插曲,我的票上的QR code不知為什麼感應不到,沒辦法刷出。在我後面排隊的西方人帥哥就用他的卡幫我刷出去,但變成他無法自己刷出,他對我眨眨眼,走回入口,把手伸到護欄外重新刷入再刷出。他幫我和Sophie推開圖書館大門,最後還說了一句聽起來像是「慢慢走好」之類的中文。看著他輕快離去的高挑背影,我覺得在魯汶念書好幸福呀~~~ 走在路上隨便就遇到身高超過180的帥哥,各種帥,正妹也非常的多。

而且KU Leuven的學費有比利時政府補助,國際學生的學費也 非 常 便 宜 ,比台大還便宜,要是我要再唸一個碩士,就來申請這裡!! (但怎麼可能,除非腦袋在這半年完全燒壞XD) 雖然說這裡有各種娛樂: 電影欣賞、戲劇、音樂會、各種座談、辯論、學生因為無聊而取舉辦24小時系所接力馬拉松,在夏季更達到一個無法無天的地步。但是看Sophie和其他台灣女孩的課業壓力就知道,這不只是一個盡情玩樂的wonderland,許多系所的考試都有「口試」,教授會針對學生筆試的試卷來問問題,一般口試時間十五分鐘,而且有些要求要穿正裝,Sophie的室友就有請她幫忙挑選領帶。Sophie說,在考試期間,整座城都安靜了下來,學生們都換上一副嚴肅、沉重、或睡眠不足的臉。她各種行徑瘋狂的室友都閉關念書。所以她說,魯汶適合旅遊的季節是學期中,每年的一月、六月和暑假,這裡就一片冷清。

噢對了還有周末也是一片冷清,因為比利時國土面積小、家庭觀念深,當地學生在周末幾乎都會回家與家人共度,因此禮拜四晚上,魯汶的夜生活達到高潮,禮拜五,就會看見學生陸陸續續出現在車站,提著大行李箱準備返鄉。為什麼每周返鄉還要提大行李箱呢? 因為他們會把髒衣服帶回家洗!!! 她的加拿大室友剛搬來時,問其他人該去哪裡洗衣服,比利時室友很大方的說:「我不知道~我都帶回家給我媽洗!」有時禮拜天,家人還會開車送孩子回到學校,順便幫他們整理房間......

DSCN5600.JPG  

在魯汶的這三天,我最常掛在嘴邊的話就是:「阿~~這裡好快樂啊」,這城市好多地方都適合約會,漫步在石板路小徑,看著來來往往的帥哥正妹大學生;在圖書館感受學術氣息;在質感咖啡店、甜蜜巧克力店聊天;大吃超好吃的Bicky burger、薯條,大口喝便宜又好喝的水果啤酒。這樣無憂無慮,就算課業壓力纏身也只是小憂小慮的學生時代,畢竟不能是人生的全部。Sophie說她在魯汶很快樂,但太快樂了,讓她覺得不能永遠待在這個由單純的學生、理想的知識分子所組成的桃花源。大學就像通往成人世界最後一個夢想之地,村上春樹《國境之南 太陽之西》書中男主角對大學如此嚮往:那就像是一個模糊的夢,那裡面有光、有疼,那或許只有限定在一個人十幾歲地後半期才能夠抱有的那種夢。離開台大、離開舒適圈,雖然還在求學,但已經有半個身子離開桃花源的感覺。而在魯汶,讓我想起了好多大學時青春熱血的回憶,彷彿又年輕了一回! 這篇又長到失控的文章的最後,我還是想引用我們這一屆大學畢業紀念冊上,經濟系某位教授的勉勵: 你們回憶學生時代,緬懷學生時代是無所謂,但絕不能以逃避的心態懷念學生時代,就像渴求沙漠中的綠洲一樣。而人生最大的奢侈,則是緊密的人際關係。

 

Leuven ,下次再見!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leuven 台大 比利時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瓢蟲 的頭像
    小瓢蟲

    倫敦!小旅行大冒險

    小瓢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